
香港創新企業家獎
得獎者
>>>>>>>>
得獎者
>>>>>>>>
賈佳亞為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計算機視覺、智慧與電腦影像學等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 在過去20多年,他帶領研究團隊基於開發業內聞名的新一代智慧製造業平台、自動駕駛平台、智慧醫療診斷系統等,利用尖端技術推動社會發展。
賈教授敏銳地捕捉到全球工業4.0的變革機遇,並在2019年創立思謀集團有限公司 (SmartMore),專注於以科創技術引領工業走向高端先進製造, 透過製造產業優化演算法、智能機器視覺等前沿技術, 持續打造更具拓展性和普惠價值的智能工業和數智創新平台, 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並僅用18個月擠身獨角獸行列。 展望未來,賈教授將繼續帶領思謀為香港的科創產業貢獻最大的力量。
閱讀更多
2010年,黃秀娟教授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惺惺相惜。 數年前,適逢香港特區政府重點發展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兩位教授藉此機會向創新科技局提倡成立亞洲唯一的微生物菌群研發中心, 把香港定位為領先的生物科技中心。他們的計劃獲政府大力支持,並開設了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Microbiota I-Center (MagIC)。
2019年,黃教授與陳家亮教授鎖定成立企業、轉化創新技術為有效診斷和治療的決心,創立精進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enieBiome (G-Niib) Limited。不到三年便擴展至過百名員工, 並為全球前 25 家微生物菌群生物技術公司之一。 公司業務發展迅速,目前已從香港發展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大灣區, 近日更開設了香港首個分子及微生物菌群實驗室。黃教授永不言倦,刻下正繼續進行多項微生物菌群研究, 未來將可應用於預防和治療包括自閉症、肥胖症、糖尿病和抑鬱症等多種疾病。
閱讀更多
佳昇科技有限公司(「佳昇科技」)由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林峯及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李蓓教授於2019年共同創辦, 主力研發的專利生物技術突破了傳統核——殼納米球的技術瓶頸,製成同時親水和親油的「兩親性核——殼納米球」,可廣泛應用於不同的應用情景,例如天然生物抗菌抗病毒塗層解決方案和可食用水果和蔬菜保鮮塗膜。
佳昇科技一直強調將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以造福社會。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讓社會對衞生防護的意識日益提高,佳昇科技團隊有見及此, 成立初期成功研發納米天然生物抗菌抗病毒塗層。 在去年舉行的「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滙豐JUMPSTARTER 2022環球創業比賽」中,佳昇科技奪得「環境保護大獎」。 近日,《福布斯》亞洲公布佳昇科技成功入選2022「亞太地區值得關注的100家企業」榜單。
閱讀更多
梁先生在生命科學與金融業擁有超過十年的工作經驗。 目前擔任大灣生物有限公司 (「大灣生物」)董事長,同時也是其他兩家優秀研發企業的董事, 亦獲選為香港工業總會醫藥及化學組的副主席。 大灣生物2019年成立於粵港澳大灣區,總部位於香港科學園。
大灣生物核心團隊由海內外多位來自醫學、藥學、合成生物學及人工智慧等領域專家組成,擁有3000平方米的研發實驗基地及CMC平台,已成功將多個生物藥推入NDA階段,其中包括國家1類新藥。 成立三年間,大灣生物已申請人工智慧藥物開發專利30餘項,並將多款人工智慧技術平台成功商業化, 和國內外多家龍頭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 成立至今,大灣生物連續兩次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並獲得多項殊榮。
閱讀更多
伯恩光學控股有限公司 (「伯恩光學」)創立於1989年,是全球領先的智慧設備外觀結構及模組方案提供商。 憑藉30餘年的技術創新和卓越經營,伯恩光學已成為在全球擁有8個先進生產基地,總投資逾400億港元,總佔地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僱員逾8萬人,年產達18.5億片的大型科技創新集團。
伯恩光學注重技術研發和創新,著力引進國內外高科技設備用於生產和研發,成立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和3個重點實驗室, 投入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在光學玻璃及藍寶石玻璃加工、觸控螢幕研發、指紋模組組裝等諸多領域獲得了發明、實用新型、設計專利共310項。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伯恩光學與知名大學和權威機構開展產學研究合作, 在玻璃加工及製造技術上聯合香港理工大學,推動進階學術研究。 助力香港城市大學,開展動物醫學研究事業和學生海外交流活動,孕育出更多國際化人才。
閱讀更多

香港創新企業家獎特刊
>>>>>>>>
>>>>>>>>